“医工企”创新模式成果丰硕!北京积水潭医院隆重举行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会
为推动医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促进医工交叉融合,12月9日,由北京市医管中心、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指导,北京积水潭医院主办的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会隆重举行。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晖,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施辉阳,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副处长余佳龙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田伟,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院长刘晓光等院领导和医院全体中层干部、学科骨干和新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吴新宝副院长主持。
刘晓光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积水潭医院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以临床需求为主导、医工企交叉融合”的联合研发转化模式,建立起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个医工企研发团队。以田伟院士研发团队为主导的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积水潭医院成为科技部首批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医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不断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创新活力。
“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学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体的市属医院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积水潭医院“医工企”模式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为青年医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十三五期间,市属医院累计获批科研项目5868项,在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上,2019年市医院管理中心专门设立了市属医院科技创新专项绩效,激励市属医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增强市属医院科技创新功能、医疗服务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晖代表北京市科委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医院领导班子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推动高质量成果出现并进行落地转化,即将签约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是积水潭医院在医工结合科技创新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希望医院以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
“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签约仪式
本着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过充分协商,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协议。协议包括专利转让、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联合实验室,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田伟院士与张送根董事长代表双方签订协议,并依次发言。
田伟院士发言
张松根董事长发言
吴新宝副院长主持会议
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签约仪式后,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正式开始。经过初赛选拨,共有12个项目进入决赛,12个项目涉及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个医工企研发团队,充分展示了积水潭医院近期具有转化前景的科研成果。来自院内院外的6名资深专家担任评委。经过项目展示、专家提问等环节,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和三等奖6名。
科研处于洋处长(右)和韦祎副处长(左)主持大赛
田伟院士与清华、北航、北理工教授及投资专家担任评委
一等奖
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
项目负责人:吴新宝 赵春鹏
科室:创伤骨科
基于运动学与力学的个性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
项目负责人:周一新
科室:矫形骨科
李玉梅书记(右)和刘晓光院长(左)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二等奖
金属3D打印人工全腕关节假体系统
项目负责人:陈山林
科室:手外科
移动智能动作监测骨科康复指导仪
项目负责人:张昊华
科室:矫形骨科
用于内侧撑开踝上截骨矫形手术的组配式解剖接骨板
项目负责人:龚晓峰
科室:足踝外科
真皮细胞外基质来源软骨再生支架材料
项目负责人:孙磊
科室:研究所
嘉宾评委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奖
三等奖
基于数字X线成像设备骨密度测量的阶梯状体模
项目负责人:王玲
科室:放射科
智能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陈涛
科室:超声科
腹腔镜手术专用胆道镜导引钳
项目负责人:毕敬涛
科室:普外科
尺桡骨撑开器
项目负责人:安贵生
科室:创伤骨科
加速康复外科智慧康复“云”系统
项目负责人:彭贵凌
科室:护理部
新型克氏针保护帽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张淳
科室:设备科
院领导为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表示,在北京市医管中心的领导下,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并达成共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以“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引导,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落实科技创新各项重点任务,不断为北京和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努力和贡献。
文图丨科研处 宣教中心
发表评论